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红色榆林 > 走进榆林 >

红色榆林

  • (现场实录)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现场实录)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
  • 汶川地震14周年 缅怀逝者,致敬重生!汶川地震14周年 缅怀逝者,致敬重生!
  • 习近平的文化情怀习近平的文化情怀
  • 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

联系我们

座机电话:0912-3531166
刘老师: 13720460690
冯老师: 15029697095
地址:榆林市开发区榆溪大道市委党校综合楼10楼

榆林剪纸“剪”出陕北风情

文章来源:未知 浏览次  2021-12-23 14:18

微信图片_20211223141647.png

一把剪刀一张纸 “陕北婆姨”走天下

榆林剪纸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是千百年来活跃在黄土高坡上的民间艺术瑰宝。榆林剪纸界更是人才辈出,这其中,曹宏霞是名气十分响亮的一位。

“你瞧!这幅色彩绚丽的剪纸当中,有一位身穿花棉袄的母亲正在教她的儿女剪纸,在我小时候,母亲也是这么教我的。”在曹宏霞的“陕北婆姨剪纸”店,一幅名为《妈妈的窗花花》剪纸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作品中,不远处窑洞墙上挂着的辣椒串、正在觅食的鸡格外生动有趣,充满了浓浓的陕北特色。这幅剪纸斩获2019“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

今年66岁的曹宏霞是榆林横山人,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一直以来,曹宏霞坚持用陕北传统手工剪刀创作作品,在她看来,这样更能保留陕北剪纸的神韵。

曹宏霞自幼跟随奶奶学习剪纸,这段经历将她的童年装点得有滋有味,10多岁时便成为远近闻名的巧姑娘。30多岁从毛纺厂下岗后,曹宏霞摆地摊、卖花布、卖服装,做了很多尝试,也挣到了一些钱。但她觉得单纯做生意没有成就感,实现不了自我价值。于是,她决定正式开始剪纸艺术创业之路。

1992年,曹宏霞和丈夫办起榆林市第一家剪纸艺术社,艺术社主要出售剪纸作品、培训剪纸学员。为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2004年,她为自己的剪纸注册了“陕北婆姨”商标。

曹宏霞的作品中饱含浓浓的陕北特色。采访间,她从抽屉里取出一本画册递给记者,里面全是以榆林小曲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故事作为创作元素的剪纸作品。可以看出,只有对这片土地充满炽热的爱,并做过大量研究,才能剪出这样的作品。

1998年,在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上,曹宏霞创作的《水浒传》系列作品获得银奖,这让她备受鼓舞,同时产生了要跟更多剪纸艺术家交流的想法。一把剪刀几张彩纸,她开始独自一人到全国各地交流参展。这些年,曹宏霞去北京、天津、深圳等地参展,并随代表团去国外进行文化交流。“有时候想想,我一个陕北女人背着家乡的文化各地跑,挺为自己骄傲的。”她说。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曹宏霞创作的《信天游系列》《奥运体育项目系列》剪纸画册,被指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礼品,赠送给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至此,“陕北婆姨”剪纸走向全世界。

从一名下岗工人到如今的剪纸大师,曹宏霞付出的心血只有自己知道。虽然已年过六十,但为了剪出好作品,她经常十几个小时不休息。

这些年来,不管走到哪里,曹宏霞都会把剪纸带到哪里。“带着剪纸,就像带着我们榆林的文化。”如今,这已成为她的一项神圣使命。

微信图片_20211223141638.jpg


发扬光大 传承一直在路上

对于榆林民间剪纸艺人来说,剪纸不仅“剪”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还“剪”出了一份厚重的社会责任感。

“剪纸是我们榆林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来传承。”曹宏霞说。几年来,她多次到全国各地的学校、单位授课,每年还定期在妇联开设剪纸培训辅导班。在她的带领下,有不少人走上了剪纸的道路。

“传承、发展民间艺术,需要不断创新。”曹宏霞打算与专业团队合作,尝试把丝巾、瓷器等与剪纸艺术联系起来,打造有“曹宏霞”版权的剪纸系列文创产品。

榆林市榆阳区还在榆阳区文化馆原址基础上改建了一处非遗保护中心,并设置了非遗展示馆。这两年,馆内相继开设了剪纸、石雕、泥塑等传习室。

“传习室为我们手艺人聚在一起提供了平台,我们不仅要将这些手艺传下去,更要把榆林文化更好地展示出去。”在曹宏霞看来,传习室的意义在于通过文化展示和交流,让更多的人领略榆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与曹宏霞一样,陈艳芬也为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传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2012年,她与丈夫在田庄镇小学开办了剪纸兴趣培训班,每年利用暑假时间在校园内免费给学生传授剪纸技艺。

“将剪纸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陈艳芬说。同时,她还不定期免费给田庄镇的妇女教授剪纸。

2015年,在绥德县妇联的推动下,陈艳芬成立了绥德县艳芬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她的传帮带下,田庄村及周边村庄有上百名妇女从事手工艺生产。“我们免费为有需求的人进行培训,统一收购、包装手工艺品,希望在给大家找到致富门路的同时,能够将陕北民俗文化发扬光大。”陈艳芬说。

眼下,屋外的气温已降至零摄氏度以下,但在屋内,榆林剪纸手工艺人手握剪刀,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他们怀着炽热的心,把对未来的憧憬剪进了一片片色彩斑斓的纸张中。一幅幅线条流畅、活泼有趣的剪纸作品,蕴含着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一篇:没有了